close

undefined

這部片的故事外觀,看來是通俗劇一般,男主角看起來是媽寶,家庭社會看起來很壓迫,但看到最後,其實不只這樣。

一個突尼西亞青年,原本聽好母親安排要娶一個不真正認識,只有在車上聊天的女子,但結婚前夕卻愛上一位女導遊,於是決定出走,他該不該離開家裡,逃掉這一切呢?故事超級簡單,但透過精彩的編導,以青年的角度看舊世代的觀點,讓它變得充滿宏觀,角度非凡。

比較有趣的,如同前陣子上映,熱血青春的《搖滾青春戀習曲》裡的哥哥,他為了弟弟在家裡革命了許多(後人多半無能理解,甚至無感),才能讓弟弟與女朋友渡船去實現理想(而且還不一定能實現)。對我而言,哥哥在最後一幕戲其實完全搶走了弟弟的風采,在故鄉混吃等死,當然是最下等的活著,但在故鄉無法生存,或者覺得外面世界才有出路的人們,多半也會試圖跑出去,如果能外頭發光發亮在光耀門楣就更榮幸了。但是,離開壞的環境,並沒有什麼了不起(尤其你在那邊無法發展,大家又不懂欣賞你)。但留在這個一片荒涼沒有資源的人們,他們又何嘗願意?而也是有人堅忍的活著,微微的革命著,在灰燼中找到希望,這也是《推銷員之戀》最終其實在講的--離開不是不好,但留下來也是一種艱難的擔當與選擇。

結果這部片就如同許多離開台灣,去其他國家找頭路的年輕世代現況,這種政經寓意,深深地打動了我。結局前哥哥坦白支持推銷員弟弟出走,說他的家鄉也已經不在突尼西亞了,而是在重新建立家庭的法國,但這一番語重心長,卻讓弟弟打開了窗,瞥看著熟睡的母親。電影溫柔地捕捉了這個鏡頭,並讓男主角開著車陷入長考,離開突尼西亞(母親、家族,還有這片土地),真的對未來比較好嗎?

觀眾看著荒蕪一片的景致,望著一盞盞的夜燈,照在黑暗的主角上,無旅客的旅館,沒有任何文明象徵的國度,未來寄託在什麼希望上?愛情可以是一種解脫,但是就此離開,不見得是一種瀟灑。茉莉花革命後,旅遊觀光、經濟發展,甚至社會意識都遲滯的突尼西亞,在這部影片中展露無疑,賣不出半輛車的推銷員,旅客小貓幾隻的飯店,甚至是舊文化習俗的相親。也因為它藏得很好,讓電影成為最後閃爍出政治跟人性寓意,昇華出一種俐落的凝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ang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